抗日战争故事传奇战将——陈赓的故事主要内容 陈赓(1903—1961),原名陈庶康,湖南湘乡人。出生将门,其祖父为湘军将领。他14岁时只身投奔...
2024-10-12 1.3W+
辽朝欺侮宋朝无能,多次进犯边境。到宋太宗的儿子宋真宗赵恒即位后,有人向宋真宗推荐寇准担任宰相,说寇准忠于国家,办事有决断。 宋真宗说:“听说寇准这个人好强任性,怎么办?” 这个大臣说:“现在辽朝进犯中原,正需要像寇准这样的人来承担大事。” 寇准在宋太宗时期担任过副宰相等主要官职,他的正直敢谏是出了名的。有一次,寇准上朝奏事,触犯了宋太宗。宋太宗听不下去,怒气冲冲站起来想回到内宫去。寇准却拉住太宗的袍子不让走,一定请太宗坐下听完他的话。宋太宗拿他没有办法,之后还称赞他说:“我有寇准,就像唐太宗有魏征一样。” 但是正因为他为人正直,得罪了一些显贵,之后被排挤出朝廷,到地方去做知州。这一回,宋真宗看到边境形势迫切,才接受大臣的推荐,把寇准召回京城。 公元1004年,辽朝萧太后、辽圣宗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,前锋已经到了澶州(今河南濮阳,澶音chán)。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到朝廷。寇准劝真宗带兵亲征;副宰相王钦若和另一个大臣陈尧叟却暗地里劝真宗逃跑。王钦若是江南人,主张迁都金陵(今江苏南京);陈尧叟是蜀人,劝真宗逃到成都去。 宋真宗听了这些意见,犹豫不决,最终召见新任宰相寇准,问他说:“有人劝我迁都金陵,有人劝我迁都成都,你看要怎么办才好?” 寇准一看两边站着的王钦若和陈尧叟,心里早有了数。
他声色俱厉地说:“这是谁出的好念头?出这种念头的,应该先斩他们的头!”他认为只要真宗亲自带兵出征,鼓舞士气,一定能打退辽兵;而且说,如果放弃东京南逃,人心刚强,敌人就会乘虚而入,国家就保不住了。 宋真宗听了寇准一番话,也壮了胆,决定亲自率兵出征,由寇准随同指挥。 大队人马刚刚到韦城(今河南滑县东南),听到南下辽军兵势壮大,一些随从大臣吓坏了,趁寇准不在的时候,又在真宗身边唠叨,劝真宗暂时退兵,避一避风头。宋真宗本来很不果断,一听这些意见,刚强起来,又召见寇准。 宋真宗对寇准说:“大家都说往南方跑好,你看呢?” 寇准严厉地说:“主张南逃的都是懦弱无知的人。现在敌人迫近,人心动荡。我们只能前进一尺,不可前进一寸。如果前进,河北各军士气百倍;如果回兵几步,那么全军瓦解,敌人紧紧追赶。陛下想到金陵也去不成为。” 宋真宗听寇准说得义正辞严,没话可说,但是心里依然七上八下,定不下念头。 寇准走出行营,正好碰到殿前都指挥使高琼。寇准冲着高琼说:“您受国家栽培,该怎么报答?” 高琼说:“我愿以一死报国。” 寇准就带着高琼又进了行营,重新把自己的意见向宋真宗说了一遍,而且说:“陛下如果认为我的话不对,请问问高琼。
” 高琼在旁边接着说:“宰相说的话是对的。禁军将士家属在东京,都不愿南逃。只要陛下亲征澶州,我们决定死战,击败辽兵不在话下。” 宋真宗还没开口,寇准紧接着又逼了一句说:“机不可失,请陛下马上出发!” 在寇准、高琼和将士们的催促下,宋真宗才决定出发到澶州去。 这时候,辽军已经三面围住了澶州。宋军在要害的地方设下弩箭。辽军主将萧达兰带了几个骑兵视察地形,正好进入宋军伏弩阵地,弩箭齐发,萧达兰中箭丧了命。 辽军主将一死,萧太后又怅然又畏惧。她又听说宋真宗亲自率兵抵抗,觉得宋朝不好欺负,就有心媾和了。 澶州城高出黄河两岸。宋真宗在寇准、高琼等文武大臣的保护下,渡过黄河,到了澶州北城。这时候,各路宋军也已经聚集到澶州,将士们看到宋真宗的黄龙大旗,士气高涨,鸦雀无声。 萧太后派使者到了宋朝行营议和,要宋朝割让土地。宋真宗听到辽朝肯议和,正合他的心意。他找寇准商量说:“割让土地是不行的。如果辽人要点金银财帛,我看可以答应他们。” 寇准根本反对议和,说:“他们要和,就要他们送还燕云失地,哪能再给他钱财。” 但是,宋真宗一心要和,不顾寇准的反对,派使者曹利用到辽营谈判议和条件。曹利用临走的时候,宋真宗叮嘱他说:“如果他们要赔款,迫不得已,就是每年一百万也答应算了。
” 寇准在旁边听了很痛心,只是当着真宗面不便再争。曹利用离开行营,寇准紧紧跟在前面,一出门,一把抓住曹利用的手说:“赔款数目不能超过三十万,否则返来的时候,我要你的脑袋!” 曹利用知道寇准的厉害,到了辽营,经过一番讨价还价,最终定下来,由宋朝每年给辽朝银绢三十万。 曹利用回到行营,宋真宗正在吃饭,不能马上接见。真宗急着要知道谈判结果,就叫小太监出来问曹利用到底答应了多少。曹利用觉得这是国家密,一定要面奏。太监要他说个大概,曹利用没法,只好伸出三个指头做了个手势。 太监向真宗一回报,宋真宗以为曹利用答应的赔款数目是三百万,不禁惊叫起来:“这么多!”他略略想了一下,又轻松起来,说:“能够了结一件大事,也就算了。” 他吃完饭,就让曹利用出去详细报告。当曹利用说出答应的银绢数目是三十万的时候,宋真宗高兴得简直要跳起来,直称赞曹利用办事能干。 接着宋辽双方正式达成和议,宋朝每年给辽朝绢二十万匹,银十万两。不用说,这笔巨额赔款,长期成为北宋人民额外的重重的负担。历史上把这次和议叫做“澶渊之盟”。 因为寇准的保持抗战,到底避免了更大的失败。宋真宗也觉得寇准有功劳,挺敬重他。但是原来主张逃跑的王钦若却在宋真宗面前说,寇准劝真宗亲征,是把皇上当赌注,孤注一掷,简直是国家的一个大耻辱。宋真宗一想到在澶州的情景,真有点后怕,就反过来怨恨寇准,竟把那忠心耿耿的寇准的宰相职位撤了。
相关文章
抗日战争故事传奇战将——陈赓的故事主要内容 陈赓(1903—1961),原名陈庶康,湖南湘乡人。出生将门,其祖父为湘军将领。他14岁时只身投奔...
2024-10-12 1.3W+
在台湾论坛上看的关于毛泽东 对毛泽东诸多网友有不同看法,有崇拜他的,有憎恨他的。 但是我认为,评价一个人有一种比较客观的办法,就是把一个人从历史...
2024-10-12 1.1W+ 历史
1971年2月,周恩来总理阅毕昆明军区呈上的《关于谭甫仁同志遇害经过初步调查报告》后,心情沉重地作了重要批示,其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此乃建国以来最糟糕的...
2024-10-12 2.6W+
一个人,一支枪,三颗手雷,竟将美骑二师堵截整整八个小时 1951年夏,来自四川江津的志愿军战士谭秉云,在朝鲜战场上陡然成为传奇式的英雄。 那一年的5月...
2024-10-12 3.2W+
徐向前作为一个低层军官,他对蒋介石与冯玉祥之间的联合斗争,并不放在心上。 对汪精卫公开与共产党决裂,却感到吃惊。 前几个月,当蒋介石公开“...
2024-10-12 2.3W+
第十名:南麻、临朐战役 1947年10月,华东野战军与国民党军在南麻、临朐发生激战。连续进攻十天,未能攻克两地,伤亡达五万多人,歼敌仅二万多人,被迫撤...
2024-10-12 2.1W+ 历史
北洋军阀是一个封建性很强的军事政治集团,从1912年到1928年统治中国达16年之久。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,武夫横行,兵连祸结,社会秩序极其混乱。造成这...
2024-10-12 3.1W+ 历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