统计
  • 建站日期:2021-03-10
  • 文章总数:10227 篇
  • 评论总数:7 条
  • 分类总数:35 个
  • 最后更新:10月13日
文章 未分类

哲理故事:工资的差距是怎么来的

Ambition
首页 未分类 正文


哲理故事:工资的差距是怎么来的
-文案区
-第1
张图片

无论在哪里工作,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会垫下结实的基石,所以越走越高。

曾有个月薪三千的女孩儿子,编的稿件漏洞百出,老板怒拍桌子,她却回了句:"一个月三千块工资,你还想怎么样!"琢磨她这话挺有意思,就像我们买了件便宜货,用不了两天就坏了,于是宽慰自己:就花那么点钱买的东西,你还想怎么样?当然,她的潜台词是,你给我八千,我自然就做得好好的。但问题是,老板付薪水也是一分钱一分货,你必须在拿三千工资时,先体现出八千的代价,老板才愿意买单。

当年我刚入职时工资也是三千,但第二个月就涨到了八千。因为每次老板要的文案,我不仅写到位了,还会拿出两个以上的版本让他挑:一个是按他的要求写的,其它则是我发起的方案。

事先我没有去想其中的关窍,只是因为喜欢写作,就会琢磨怎样写会更好;又因为珍惜自己的文字,所以觉得出自我手的文字,都干系我个人的品牌,于是很用心。在我看来,这是理所当然的事,但带过二十多个中文研究生后,才发现这种态度很稀缺。

那些比一般人多念七年语文的人,竟连自己写的东西都不愿多看一眼,文字、标点、语法的错误触目惊心,对相关的知识背景一无所知,更别说去体贴版式好不悦目,配图美不美了。他们体贴的是要不要加班,而想做好文字工作的人,是不会去考虑这件事。因为打磨文字所下的功夫,是看不到底的―不然曹雪芹也不会"加班"十年,还写不完一部红楼。试问,()要做好哪项工作不是如此?以"要不要加班"来评价一份工作好不好的人,绝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,因为他对工作的态度就是"做了"而不是"做好".

举个例子,我公司附近的麦当劳门口,有个看自行车的大妈,炎天时她都会给所有的车,覆上自己带来的塑料布。顾客取车要走时,她还会笑着拧一把湿布,帮你擦擦坐垫,降降温。她从来没有开口,但许多人会自动多给她一块钱,还连声道谢。大妈和其他看车人的区别,就是"做好"和"做了"的差距―在金钱上,差距是一倍;在成就感上,差距无法估算。

我完全了解有些新人的念头:又不想在你这久混,干嘛那么卖力气?其实,谁会在一家公司干一辈子?在中国可以活到3年以上的企业不到10%,向更好的企业、更好的工作迈进,是我们每个人的征程。不同的是,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会垫下结实的基石,所以越走越高。

成为世界五百强的CEO,应该是每个职场人的向往吧,但对于新人而言,小公司也有小公司的好。大公司就像蔡京家的厨房,岗位细分到切葱花都要一个专职的厨娘,你可能老长时间连切肉的大活都没机会沾手,更遑论学会做一整个包子。而小公司人力资源镇静,同样三千工资不可能只让你切葱花,所以你必须很快学会做包子,还得会做许多种包子―当然,前提是你愿意学。

如果你第一份工作就进入大公司,祝贺之余也要提醒自己,公司看到的只是你光彩夺目的学生时代,在职场上你依然一个零,有可能变成正数,也有可能变成负数。许多人错把所在机构的壮大,当作自己能力的壮大―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离开央视的主持人,很快就被人淡忘。白岩松曾说,让一只狗天天空上央视,就能变成名狗。但要知道,没了央视的舞台,不用多久它就会变回土狗。

无论在哪里工作,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会垫下结实的基石,所以越走越高。

版权说明
文章采用: 《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 (CC BY-NC-SA 4.0)》许可协议授权。
版权声明:未标注转载均为本站原创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如有侵权、不妥之处,请联系站长删除。敬请谅解!

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这篇文章最后更新于2024-10-12,已超过 1 年没有更新,如果文章内容或图片资源失效,请留言反馈,我们会及时处理,谢谢!
论功行赏的故事
« 上一篇
成语故事脚踏实地完整版简短
下一篇 »
为了防止灌水评论,登录后即可评论!

HI ! 请登录
注册会员,享受下载全站资源特权。

热门文章

1
唤醒恋爱脑的清醒短句
2
超级温柔治愈心灵的文案短句
3
投稿有奖
4
2024下半年很火的一句话

最新文章

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