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汉时,浙江上虞地区有一个14岁的少女,名叫曹娥。因为她的父亲(father)在江里淹死,曹娥投江寻觅父亲的尸体,最终也被淹死了。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,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。曹娥也因此成为封建社会“孝女”的典型。事先的“上虞长”度尚为曹娥立了怀念碑。这个碑就是后代所传的名碑——《曹娥碑》。
据说碑文是邯郸淳所作,事先,邯郸淳年仅13岁。他当着众人之面,略加思考就将碑文一蹴而就,写得相当出色。闻名文学家蔡邕路过上虞时,曾专程去看这个碑,可是他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。在苍茫的暮色中,蔡邕用手抚摸着读完碑文,
版权说明
文章采用: 《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相同方式共享 4.0 国际 (CC BY-NC-SA 4.0)》许可协议授权。版权声明:未标注转载均为本站原创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如有侵权、不妥之处,请联系站长删除。敬请谅解!